全国统一销售热线400-622-0002
1、生育率的大幅度下跌,人口衰落,一定会带来社会经济衰落,只是时间问题。
2、生育率暴跌的最终的原因就一个:城市化,是大量人口集中在城市狭窄拥挤的空间。其他种种原因都是次生原因。
今天1月17日,国家统计局公布,2023年中国出生人口数为902万,人口净减208万,而去年人口减少63万,人口已如自由落体般加速下坠。
人口的衰落,必然会带来社会经济的衰落,古今中外的历史中没有例外。人生产人的能力,本质就是人创造力的最大体现。当人们不愿意生育下一代,无论什么原因,其本质都是缺乏创造力了。于是人口老龄化,经济衰退,乃至整个社会暮气沉沉。
很多人说美国3亿人,如何发达,印度14亿人却贫穷落后,得出的结论人口少一点好。殊不知,美国成就世界霸权过程,人口从3000万增长到3亿,正因为有3亿之众,美国才能在西方内部竞争者胜出,才能稳稳得驾驭欧洲及西方世界,进而霸权世界。表面上看是只有3亿人,背后是十亿级的西方人口为基础的。而中国如果只剩下3亿人口,也就真的只有这么多人了。在西方数十亿人口之下,将永无出头之日,今天美国打贸易战、科技战我们还能抗争,如果只有3亿人将毫无反抗之力。
欧洲的三强的英德法,也是欧洲人口最多的三个国家,人口是强大的基础,也许你会说欧洲诸多小国也很富裕,是因为在欧洲内部环境下,而中国如果不强了,是根本就没有富的机会。同样印度如果只有3亿人,哪有今天的世界地位,以及巨大劳动力和市场带来的红利,3亿人口的印度只能和巴基斯坦,东南亚等小国一样,没有存在感,哪还敢有大国梦。
还有很多人认为,今天的AI发展,已能大量代替劳动力,正好不需要很多人。这和几百年前,蒸汽机发明,机器能代替大量劳动力,不需要人的想法一样。今天蒸汽机早已经淘汰,今天的人工智能技术,不出几十年,也将淘汰更新,机器你会造,别人迟早也会造,要保持优势,只有不断的引领进步。而这更新进步的背后的力量是人。无论任何时代,人始终是最最核心竞争力,而人口规模是基础的基础。
中国目前虽然还有14亿人口,但是人口负增长的一旦开始,何时能刹住呢?人口跌到某些特定的程度就会触底反弹吗?这是一厢情愿的。从14亿到7亿到3亿到1亿都可能会,和中国面积差不多的大国,不到1亿人口的不少。 随着人口数量下跌,中国社会的生存环境并不会更好,不同于古代封闭的环境,人少地就多了,今天是全球化竞争,人口老龄化,劳动力和人才减少,市场规模变小,产业链外移,国际竞争力下降,假如中国人口到7亿到3亿,我们日子不会变好,财富不会增加,反而经济衰退,收入减少,越多的人不生育,不生育的文化越大行其道,趋势形成,越难以扭转。要解决出生率问题,是越早越好,已刻不容缓,已关系到中华民族的存亡了。有预测说到本世纪末中国人口将只有4.9亿,希望这不会成为现实。
除了人口问题,经济问题今天也面临严重挑战,众所周知的原因,未来较长一段时间内,我们的外部环境可能会持续恶化,经济将面临巨大挑战,扩大内需是当务之急,但是人口在下降,消费力不足,房子卖不动,家电、汽车下乡也下不动了,乡村振兴在推进,但大多数乡村是在持续衰落中的,加上疫情的影响,几乎任何一个人都可以感觉到经济的寒意。
如何解决人口和经济内需问题,特别是人口问题,这是关乎国运的大事,人是一切的根本,人口出生率不能止跌或实现增长,刺激内需,发展新基建,建设产业新城都是刷经济数据而已,只有少数的人口在底层支撑,一切都是泡沫,因为生产的是人,消费的也是人,这是简单且朴素的道理,但学了经济学复杂高深的道理,却往往忽略最基本常识。
经济是以人的欲望为推动力,过去大家有奋斗的强烈愿望,有改善生活的强烈愿望,要用上冰箱彩电,要住上楼房,要开上汽车,中国经济因此快速的提升几十年。但今天年轻人不意愿生育,消费欲望低迷,没有奋斗的动力,只有躺平的欲望,低欲望社会正在慢慢形成,经济也就必然走向衰落。
人口,经济困境的根源是人,是人没有了改善生活的欲望,没有了奋斗的动力。于是解决的出路只有一条,那就是响应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,燃起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,这是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根本动力之所在!
今天的中国人不是没有对美好生活的向往,而是被重重的压抑了,造成这个压抑的这就是房地产,近几十年,国人的生活水准不断提高,物质条件极大丰富,衣食住行,唯有住居条件是变差了,房价昂贵是其次,最主要是居住体验太差,密集高楼的一间间鸽子笼或者说蜂巢,成为慢慢的变多中国人的家,狭小局促,不接地气。这样的住宅是反人性的。
中国人的传统住房,都是一个独立的房子,有一个大大的院子,北方是四合院,南方有天井,有钱人是深宅大院,穷人也有篱笆墙,孩子们在这样的环境成长,有一块脚踏实地的“领土”,有一片四角的天空,在院子里搜罗小虫子,在院子里嬉戏玩耍, 春天能听蛙叫,夏天能看繁星。长大后,房前屋后都满是儿时的记忆,这样的人是有根的。
但是今天慢慢的变多的中国家庭,住在一间间高楼的格子笼里,奋斗的年轻人住还可以,7.80岁的老人住在这样高楼上,显得的孤独和残忍,孩子住在高楼里,活动空间狭小,与自然隔离,不接地气、压抑局促。中国人想住的更好的强烈的愿望被压抑了,渐渐的大家也觉得理所当然,中国人口太多,城市土地有限,只能住这样。但其实并不是,我们是有这个条件的,没有条件也能创造条件的,响应中国人对住的更好的强烈欲望,是今天解决人口和经济问题的钥匙,唯一的钥匙。而且是有时间窗口的,如果再等20年,中国的社会真成了低欲望社会,对房子的渴望也消失,住哪无所谓,只要能放一张床,能躺下刷手机即可时候,经济也就无药可救了。经济发展本来就是为人服务了,人都没有欲望了,无异于釜底抽薪。
响应中国人对住得更好的真实、强烈、有效的需求,是解决人口和经济问题的钥匙,且时不我待,机不可失。那怎么样才可以实现呢?我的思路大致如下:
“宅基地”全民普及,以家庭为单位,达到一定人口数量的家庭,法律赋予享受宅基地的权利,如5口之家,或者有2个未成年子女的4口之家。 法律赋予了权利,不代表就有了一块实际的宅基地,接下来就是释放出宅基地,从乡村到城市逐步有序的进行,初期宅基地只能满足三孩及以上家庭,后逐渐覆盖所有二孩家庭。
在乡村可直接划一块宅基地给满足条件的家庭建房即可,县城能这样模式:在县城周边20公里范围内,选择正真适合地点,建设居住区,每个居住区,几百户到几千户,有配套的幼儿园和小学,开车到县城10-20分钟即可。
而大城市模式能这样:在城市50-100公里范围内,新建住宅区,每个住宅区可5万套住宅房屋,容纳人口20万左右,大约县城规模,规划布局美观合理,学校、医院等配套措施一应俱全,在居住区的中心,有轻轨或高铁车站,直达大城市的中心,实现半个小时之内的通勤。
居住区的房子,都是独立带院子的房子,只有享受宅基地的家庭能买,且每个共同生活的亲属的名下只能有一套房子,价格实惠公道,宅基地是自己的享受的权利,房价就是房屋造价。当我们要换城市,原宅基地要先交还国家。
这样的政策一旦施行,将引起一波全民换房潮,对经济带动是很难来想象的,除了带动建筑业,装修行业,家电行业,还带动各行各业的发展,有了自家的屋顶,怎么也得装太阳能发电,可带动光伏产业,有车库,充电桩,一个家庭得有2-3台电动汽车吧,而且未来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,各类新的设备会出现,都需要有空间的支持,目前城市拥挤的居住环境,鸽子笼般的居住空间,已经制约了消费需求,如停车位的稀缺,就严重制约了电动汽车的增长。
过20年,智能汽车极可能会像手机一样,人手一部,中国汽车还有4-5倍增量,但停车位无法支持,全民换房,这将是持续30年的巨大内需,可带动经济实现内循环。对于政府可增加财政收入,虽没了卖土地的钱,但税收的钱大幅度提升。另外就是房产税可以名正言顺的收了,未来的房子,将分为宅基地的家庭住宅房和商品房,住宅房免税,而所有商品房均需交税。
同时可引导一个家庭至少生两个孩子,生一个孩子的家庭只能住城市里的商品房鸽子笼,价格高,生活环境差,教育条件差,还要交房产税。而生两个孩子,就可以住上独门独院的别墅,价格实惠公道,环境舒适,生活便捷,交通便利,爷爷奶奶一大家子在一起可以其乐融融,这是城市的鸽子笼所不能够比拟的,这吸引力是无法抗拒的。
影响人口出生率的最重要的因素不是钱,韩国、日本等低出生率亚洲国家,能想到的激励方法都用了,但无效,说明病因找错了。生育率低的最终的原因,是大量人口集中在城市有限空间,房子不断往高空中发展,城市人口的密度过大,人自然排斥人,排斥生育,这是大自然的调节规律。
不从底层去动房地产逻辑,要提高生育率,是做不到的,日本和韩国未必不了解这一个道理,虽然极低的生育率,甚至引起亡国灭种的担忧。但是他们是动不了房地产,因为资本是不允许的。而中国是社会主义国家,只要是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,我觉得是有可能的。
“全民换房”可非常大程度上减轻年轻人的生活上的压力,提高生活质量,城市里的商品住房将不再是刚需了,年轻人刚结婚可以租房子,当生了二个孩子后,可以用便宜的价格够买真正属于家庭的房子。 房子将不再是背在年轻人身上枷锁了,不再是要掏空几代人积蓄,不再是获得丈母娘同意的必备条件了。这将大幅度的提升年轻人的创造力和生育意愿。
看到这里,可能很多人会有担忧,这么搞,楼市会顷刻,经济是承受不起的。我觉得对楼市会有一定影响,但不会很大,理由如下:
1.这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,初期是覆盖三孩以上家庭,数量是很少的,最终全方面覆盖二孩家庭。估计的10-20年的时间。
2.房价高企的地方,一线大城市,如北京、上海,因为城市体量,以及布局问题,未必有实施的条件。可以将一线大城市排除在外,大城市的房价将不受影响。
3.初期实施,除了满足人口条件,也会有户籍地的限制,对于外来人口多的一些城市,影响也是有限的。
4.而对于一些中小城市,房价本身不太贵,且房价的跌落已经在心理预期之内了。
以上,您也许赞同我的想法,觉得好是好,但并不现实,中国人多地少,人人都要住别墅,那要占用多少耕地。这种担忧是对的,但其实中国土地是完全足够的,就算不够,也能创造条件。对这样的一个问题的论述,见后文补充篇(二)。
总之解决人口、经济困境,“全民换房”是当下唯一的钥匙,中国是社会主义土地公有制国家,全民享有宅基地,应该实行,也能实行,让中国人从城市的鸽子笼搬下来,住进独门独院的住宅,提高幸福感,促进生育率,并带动全民换房的巨大内需,一块小小的宅基地,代价极小,收益极大,利国利民!
高楼蜂巢式的住房,除了扼杀了生育率,抑制消费,对人的心理造成的影响也是严重的。因这样的一个问题比较主观,可能有争议,故没放在正文里面。但是主观的感受,有时更能穿透复杂,直达本质。
院子的缺失对人的影响,院子都会存在反应了人的精神需求,家是一个次第的过程,卧室是完全私密的空间,客厅是半私密的,院子是半开放的,外面是完全开放的。从私密-半私密-半开放-完全开放,这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,人的精神是放松,而现在人住的高楼,从室外进了家门,从开放立刻转为封闭,而出门同样是状态突变,从封闭到开放,没有过渡,我们的精神在进门、出门之间总是不断的抗拒的。
人口居住过于密集,人的心是戒备的,我们都有这样的体验,在大城市隔壁或对门住了多年,也互不认识,主要是因为人口密集,所见处都是人,人自然就对人有排斥,有戒备,可能面带微笑,可能也会见面寒暄,但是心里是一直戒备的,是难以深入交流的,就像心的某一个开关是关闭的,对于结婚,对于生育也一样排斥的。而当人口密度小,人周围更多气息来自天地自然,我们心是敞开的,对人也是接纳的,是安宁的。
大城市的高密度,对人一种强刺激,在大城市呆过的人,再回到小地方,会有落寞的不适应,但是这样的强刺激,是消耗人的精神的,始终在这样的刺激下,就像产生耐药性一样,人最终将走向低欲望社会,失去向上的动力。
我们看80年代、90年代的电影、电视剧。人的眼睛里都闪着光芒,今天却再难以寻找了,因为今天时刻处在一个到处都是人的强刺激的环境中,人的精神时刻都是消耗,哪还有光芒。最近例子就是香港,居住最拥挤的城市,也是一片文化沙漠,而曾经香港电影辉煌,明星灿烂,当几百万人拥挤狭小的居住空间里,慢慢的也剩下躁动不安,哪还有精神沉淀。
孩子们生长在独立的带院子的房子里,有一块脚踏实地的“领土”,有一片能放松的四角的天空,在院子里搜罗小虫子,在院子里嬉戏玩耍, 春天能听蛙叫,夏天能看繁星,能和天地独白,能和四季对话,有这样的童年是幸运的,长大以后,孩子们眼里才有光芒,心中才有星辰大海。
经常有人感慨,为何过去的孩子打也打的,骂也骂的,而现在却不敢打骂了,动不动就出现心理问题。专家学者也有各种解释。直到我在抖音上刷到一个怀旧视频,我才恍然大悟,一个小男孩赤脚在飞奔,还在扭头回看,后面是拿在棍子追的母亲,引起了一众70、80后的童年记忆。我突然脑子里冒出一个词:逃出生天。跑出屋子,外面是广阔的天地自然,什么情绪在这天地间很快能化解,要是再碰到几个小伙伴,那更是很快治愈了。而现在的孩子能往哪里跑?只能从客厅跑到餐厅,情绪难以消解,心理自然易出问题。
男人娘化,是当下社会一个独特现象,这也和住高楼不接地气有关,人和动物一样都有领土意识,当我们脚踏在广博的大地之上,是能激发男人的征服和保护欲望。 而同样土地的厚重能让女人们温婉安宁,而如今我们都住在半空中高楼的一个个狭小格子间中,不接地气, 让男人生长没有方向,女人也没有了根基。 “接地气”这个词的出现,并被广泛的使用,本身就说明一种感受的存在。我们今天是普遍不接地气,而“地气”代表的就是生生不息的力量。
总之,从人的精神需求上说,我们也必须从高楼上搬下来,回归到传统的带院子的住宅。脚踏实地,有土人心才安,如果整个社会,都住在一座座高楼的格子间里,拥挤的像蜂巢一般,人将不断在消耗,国家和民族也将逐渐失去创造力。
补充篇(二) 宅基地和耕地红线矛盾的解决思路:国有农场是农业农村未来最佳选择。
只要稍微了解农村现状的人,都必须要知道土地规模化耕种是发展的必然趋势,中国人均土地太少,普遍1-2亩,一家一户耕种模式下只能维持温饱,过去吃饱就满足了,如今已远远不能够满足人们对更好生活的需求了,且一家一户的耕种模式效率太差,付出的劳力、时间和收入不成比例,所以如今年轻人基本都不愿种田,在我这里的农村,很多田地都承包给大户了,部分的没能包出去,也是50-60岁一代的农民在种。40岁以下的年轻人基本没种田的了。
按这个趋势发展下去,等目前50-60岁农民退下来后,下一代人也不会再种田了,土地将更加集中,以种田大户为主,或许也会出现资本投入的大农场。 总之可以预期,一家一户的耕种模式必然会逐渐淹没在时代潮流之中,未来的农业是在“种田大户”、“资本农场”、“国有农场”等模式之间的选择而已。
私有农场在中国并不是一个好的选择,私有资本是以追逐利润为第一目的,不会管社会责任、粮食安全。而中国是地少人多的国家,粮食安全又是头等大事,田地被大资本、私有农场控制,难免让人担心,到时候优质、无污染粮食会成为有钱人的专供,当大量私有农场出现,甚至规模垄断的时候,国家大的工程等建设,征地也会困难重重,即使只是承包了土地使用权,承包几十年,效果也会一样的。
中国曾是一个几千年的农业社会,人们有深厚的土地情怀,搞私有农场,社会效益会是个大问题,对社会公平、稳定都是一个充满未知的考验,和平繁荣时期还好,一旦经济不好将会更甚。而且从经济效益来看,土地私有化,并不能带来多大经济上的利益,中国的农业产值,大约占GDP的8%,还在不断下降中,而美国不足1%。国家的强大是因为科技、工业的强大,不是因为农业。 一亩田地的收成是有上限的,哪怕里24小时不眠不休,产量也就那么多, 农业随着机械化,无人化,规模化的发展,越来越像采矿业了,只是从地里采的不是煤,而是粮食。如果土地大量集中到私人手中,未来粮老板必然会甚于煤老板!
从社会效益上来说,“国有农场”建立无疑是最佳的选择,但国有农场存在一个先天难题,那就是管理效率问题,因为我们有前车之鉴,大锅饭弊端已经深入人心,如何有效管理呢,这样的一个问题若无法解决,“国有农场”也就失去存在的前提。
有人说用现代企业管理的办法,我觉得是行不通的, 农业生产不像工厂集中在车间厂房里,便于管理考核,全国有几十亿亩耕地,而且大多在远离城市、远离交通,山高水远之处,就算高度机械化也需要几千万劳力,不像城市工人打卡上下班, 农业工人必然长期定居在农村,拖家带口,彼此或许沾亲带故,久而久之,根本无法有效率管理和监督,并且穷乡僻壤同样是招不到年轻农业工人。
要解决“国有农场”管理效率,可以用全民服役制度,很多国家全民服兵役,中国因为人口多,不需要全部当兵,剩下的可全部服农役。年满18周岁,必须在兵役和农役中选择一种,根据自身的需求服役2-3年,服农役,在农忙时耕种,平时也一样进行军事训练和学习。 中国目前每年出生人口1500万左右,若服役三年就有4500万的劳动力,高度机械化后,完全满足需要。
在服役制度下,军事化管理让管理关系极其简单,没有劳动成果的分配,农业生产的收获,全部上缴国家粮库,人员是流动的, 铁打的营盘流水兵,管理效率不会有问题,如果连训练年轻人机械化种田都没效率,那还能指望训练军队在战场上冲锋吗?
全民服役制度不仅让国有农场有了存在的前提,让国有农场能集中力量做到私有农场做不好或不愿意做的事,如大范围整合耕地、布局大型灌溉设施、开垦荒地、植树造林等等。同时对服役的年轻人也是极好的锻炼。
这一代在城市长大的孩子,只知道喧嚣的城市,高楼大厦,电脑手机,未来是让人担忧。如果高中毕业到农业区劳动三年,让他们亲近生养我们的大地田野。进入和城市完全不一样的环境,在那里寻找自我的根,脱去城市的浮躁,除了城市的迷虹灯,也有机会能仰望下夜晚璀璨的星空。和当兵一样,会影响人的一辈子,影响我们的国家的未来, 没有比教育问题更重要的问题了。
听说现在很多年轻人不愿意当兵了,国家也在大力提高军人待遇和荣誉,以期更多年轻人能走进军营。如果实行全民义务服役制度,这样的一个问题就不存在了,任何人没有身体原因的情况下,只能“兵役”和“农役”二选一,军队将会选到身体和心理素质都百里挑一的优秀的兵源。
除了管理问题,农民问题是“国有农场”另一存在的前提, 很多人反对“国有农场”是因为,担心农民一旦失去土地后,一旦城市消化不了这些劳动力怎么办?或者城市爆发失业潮,他们会变成无根的流民,将会极度影响社会稳定。而现在的农村起到一个就业海绵的作用。
这些担忧不是没有道理的,但其实无论有没有“国有农场”,未来从事农业耕种的人都将大幅度减少,这是机械化发展的必然结果,农业从业人员锐减,迟早一定会面对的,1个人就能做的事,不可能让100个人去做。目前农村情况也是这样了,绝大多数年轻人已经在城里就业了,农村日常只剩下老弱妇孺,见识了外面世界的年轻人,其实是已经回不去了,回去了也不会种田了。“国有农场”的建立,不会让农民失去根基的飘零城市,反而会让农民进城务工无后顾之忧,理由如下:
1, “国有农场”不会剥夺农民在乡村居住权,如果是因为整合耕地,需要搬迁的,农民可以自由选择就近村、镇或县城安置。农民的居住条件只会更好,更便利,不存在大家所担心的,失业后无立锥之地的困境,反而是土地私有化的发达国家,流浪无家可归者众多。
2, 农民依然享有土地权益,现在农民把土地承包给大户,租金也就5/600元每亩,其实就算农民自己耕种,收益也差不多就这些。 而“国有农场”建立后,农民终生享受土地的收益,只会比承包给种田大户更多(具体的分配模式后面详细说明)
3, “国有农场”只负责主粮的生产,比如水稻、小麦、棉花等。而蔬菜、水果、农副产品依然留给农民去生产。 国家可把城市周边,交通便利的田地分给农民搞种植养殖。能解决很大一部分就业,并提升农民收入。
“国有农场”后,农民生活和现在并无太大改变,房子住得更好,继续享受土地收益,如果还想继续从事农业,可以种蔬菜、杂粮,也可以搞养殖等等,从事农业的收入将更高。
”国有农场”模式以看成是:服役的城乡的年轻人以劳动力入股,现有农民以耕地入股,城里过了服役年龄的不享受土地收益,这样既照顾现有农民的利益, 也让城乡在下一代上自然而然的融合一起了,经过几十年后,最终人人都服役,人人都享受土地收益,成为真正“国有农场”, 年轻时候在农场劳动2、3年,可终生免费享受农业收益,可以推出类似医保卡形式的粮食卡,每月往里打钱,专门用于购买粮食类产品。这不是福利,是自己年轻时的劳动所得,前提是土地国有。
“国有农场”能解决城乡融合、城乡公平的难题,化解潜在社会矛盾,如今没有农业和非农户口之分,统一居民户口了,现有农业人口如何和城市人口无差别融合,如何确保融合过程中的城乡的公平呢? 还有土地承包权会一轮轮继续下去吗? 这样一些问题 “国有农场”都可以水到渠成、自然而然的解决。
“国有农场”会让中国耕地面积和主粮产量有很大得提高,将有更多的土地来来解决住的问题,可实现宅基地的全民享有。
总之国有农场建立后,除了经济效益之外,更重要的是改变我们每个人的生活,增强主人翁感,极大提升社会凝聚力,让年轻人走向田野开阔眼界、心胸,健身;更好的保障国家的粮食安全,会让中国社会根基深深扎根于大地之中,任凭世界风雨飘摇,岿然不动!
1、生育率的大幅度下跌,人口衰落,一定会带来社会经济衰落,只是时间问题。 2、生育率暴
1、生育率的大幅度下跌,人口衰落,一定会带来社会经济衰落,只是时间问题。 2、生育率暴
1、生育率的大幅度下跌,人口衰落,一定会带来社会经济衰落,只是时间问题。 2、生育率暴
1、生育率的大幅度下跌,人口衰落,一定会带来社会经济衰落,只是时间问题。 2、生育率暴